来源:雪球App,作者: 貔貅PX,(https://xueqiu.com/1252821421/338819615)
了解货币的产生和消失过程,对于投资来说至关重要。本文是我综合多位博主分享的内容,外加自己的一点思考所总结。
货币是如何产生的?货币是靠不断借贷从银行派生出来的,我们当前的基础货币大概是30多万亿,不断的有人借有人存,有人借有人存,最后衍生出300多万亿的M2余额,这里涉及一个货币乘数的概念,举一个简化的例子:
小王将1000元现金存到银行,银行留下10%的存款准备金之后就可以将剩下的900元重新通过贷款借给小李,小李拿到这900元现金之后又存到银行,银行再次留下10%作为存款准备金,剩下的810元又可以借贷出去……这个过程一直循环下去,最初始的1000元现金可以创造10000元的货币总量。
货币是如何消失的?债务不可能无限扩张,这个临界点就是偿债成本的增加速度超过收入增长的速度。随着债务负担的缓慢增长,偿债成本会越来越高,当偿债成本的增加速度超过收入增长时,会迫使人们削减支出,偿还债务,进入消灭货币的周期。还钱的过程就是消灭货币。当企业不融资,家庭不消费,政府开始财政紧缩,看起来一切都很“理性”,但在现代信用货币体系下,这反而是货币系统自杀式的收缩。我们以为省钱是美德,可对系统而言——不借、不贷、不发债,意味着“死了”。
所以这个时候政府就要出来帮你借钱、帮你花钱。不然就会变得像日本那样:当年日本家庭与企业在崩盘后集体选择“去杠杆”——开始疯狂还债,不再借新债。日本央行即便把利率降到零,甚至开启负利率,也无法刺激贷款意愿。“哪怕印了钱,也没人借”,“这叫流动性陷阱,于是钱源源不断被“归还”,却没有新的钱被“生出”。整个社会开始进入:通缩。
在大众叙事中,通缩往往被描述为“消费不振”“需求下降”“物价走低”。但从货币系统的角度看,这只是表象。真正的底层机制是:信贷链条断裂 → 新债不生 → 旧债还清 → 货币消失。
这时候就需要政府来充当最后借款人的角色,大笔借钱、大笔花钱。政府可以借着国家信用发债,把钱花出去,修基建、补贴企业、发消费券……让系统重新运转起来。